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相關部門規定:凡使用在危險環境中的電氣設備或者機械設備,必須進行防爆認證來保障使用時的安全,而防爆認證等級又可以劃分為本安型(本質安全型)與隔爆型,這兩種是也是最為常見的防爆型式,那么產品在進行防爆認證的時候應該如果去選擇?兩者之間又有什么區別?

防爆認證中隔爆型與本安型的區別隔爆型又稱隔爆外殼型,主要考慮的是產品外殼強度以及間隙大小,其目的是保證內部設備產生火花、電弧時不會引起外部爆炸,例如在空氣中充滿汽油等可燃氣體時,如果這時候一個電氣設備由于外殼保護不到位或者強度不夠,當設備發生爆炸、短路等情況,就會引發外部設備外部的氣體被點燃,從而發生連鎖爆炸。

本安型采取抑制點火源能量作為防爆手段,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在帶電情況下進行維護和更換、安全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簡單的理解就是本安型的防爆設備不會存在爆炸、短路引起火花、電弧等,而本身就屬于一個安全設備,不需要高強度或者隔離型的外殼來保障其周圍環境的安全。

場用設備的防爆技術主要有防爆增壓、氣密、澆封兩大類。隔爆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種形式,隔爆型為隔爆殼體型,主要考慮殼體的強度,以及間隙的大小,保證內部火花發生時不會引起外部爆炸。
本安和隔爆控制柜通常安裝在安全區域內。基本安全型防爆控制技術一般采用 PLC控制系統,箱內裝有安全柵格,通過柵格處理后的危險區域返回信號線進入 PLC輸入輸出模塊。當前國內對 PLC輸入信號一般采用本安防爆技術,由于其電流小,所以能將危險區域的輸入電流控制在2毫安以下,從而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
由于 PLC的輸出信號由于價格及其他因素,一般采用隔爆防爆技術,輸出信號線一般采用鎧裝電纜,穿入水煤氣管,接入隔爆防爆電器,如防爆電機等,安裝時要求控制柜與終端設備之間必須有密封處理,將電纜與危險區域隔離。
隔爆型和本安型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防爆電器,前者內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燈泡),但采取隔爆措施以達到安全目的,后者則不能達到爆炸能量(電壓不高于12 V,電流不超過100毫安,例如熱電阻,屬于本質安全型)。在這種情況下,防爆電器通常在安全與不安全的場所分界處安裝安全柵欄。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壓力變送器也可以有上述兩種不同。根據使用場合選擇防爆等級。
所以說在本質上,隔爆型與本安型都差不多,但是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使用環境的安全,從上文的介紹中可以看出,隔爆型的電氣設備安全等級更高,要求更為嚴格,而本安型的電氣設備,更注重產品本身質量,可以根據自己產品和使用環境來判斷申請防爆合格證的時候所選擇的防爆形式,如果不懂的朋友可以咨詢灣際盛鼎檢測中心,我們有專業的工程師為大家解答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