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年國家出臺粉塵防爆指示文件中,頒布了最新的粉塵防爆標志以及防爆電氣設備等標準,各地防爆認證檢測必須嚴格執行。 對于用于粉塵爆炸危險生產場所的電氣設備,應按照現行國標 GB 12476.2-2010 《易燃性粉塵環境下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第2部分: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

除塵、爆炸等爆炸環境中使用的防爆電氣設備,其結構與爆炸等混合氣體環境中使用的防爆電氣設備相似,外觀上難以區分,但不能通用(有氣體和粉塵雙重防爆證書的電氣設備除外)。防爆電氣設備是否適用于粉塵、爆炸性環境,應通過其銘牌上標明的防爆標志加以識別。
粉塵防爆標志 粉塵防爆標志一般情況下,普通易燃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應按照 GB 12476.1-2013 《易燃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9條:標識應采用防爆標志。防爆型式及相應的防爆標志通常有以下幾種:
正壓保護型“pD”
防爆合格證中的正壓防護型防爆電氣設備的原理是通過保持外殼內部高于環境的過壓力,避免在外殼內部形成爆炸粉塵環境的電氣設備。它的防爆標志至少應該包含 Ex符號(ATEX認證);防爆類型類型代號 pD;設備可用區;保護等級(IP代碼);最高表面溫度值(℃)。舉例來說,外殼保護類型” tD”
正壓保護型“pD”外殼保護型“tD”
外殼防護型防爆電氣設備的原理是防止可燃性粉塵著火的電氣設備,方法是設置塵封外殼,防止可見粉塵顆粒進入,或者不完全防止粉塵進入,但采取措施使其進入量不足以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它的防爆標志至少應該包括 Ex符號;防爆類型代號 tD;設備可用區(加上 A或 B前綴);保護等級(IP代碼);最高表面溫度值(℃)。舉例來說,外殼保護“tD”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A和 B。兩者的防護等級是一樣的。
外殼保護型“tD”類型 A和類型 B是通用的,無論采用哪種要求,都不會混淆設備要求和選擇/安裝要求,它們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主要區別如下:
本質安全型”iaD”和”ibD”
基本安全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類型分為 iaD和 ibD兩種,它們是通過限制設備內部以及暴露于爆炸環境中的連接導線所產生的任何電火花或熱效應,使所產生的能量低于能產生點燃能量的電氣設備。它的防爆標志應該包含 Ex符號;防爆類型代號 iaD或 ibD;設備的可用區域;最大表面溫度值(℃)。
澆封保護型“ mD”
澆灌式防爆型,是一種電氣設備,可將可能引起爆炸的環境或發熱部分封入復合物中,使其在運行或安裝時不會點燃塵埃層或塵埃云。它的防爆標志應該包括 Ex符號;防爆類型代碼為 mD;設備可用區;最大表面溫度值(℃)。
防爆電氣設備可在粉塵爆炸危險環境中使用,也可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環境中使用,其銘牌上所標明的防爆標志應同時具備在可燃性粉塵環境中使用的防爆標志和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環境中使用的兩個防爆標志。
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使用環境分類
爆炸性粉塵電氣設備的分類:
ⅢA類:可燃性飛絮。
ⅢB類:非導電性粉塵。
ⅢC類:導電性粉塵。
爆炸性粉塵環境的分區
根據爆炸性粉塵/空氣環境出現的頻次和持續的時間,爆炸性粉塵環境劃分場所又分為20區、21區、22區。
(1)20區:空氣中爆炸性環境以可燃性粉塵云的狀態連續出現、長時間存在或頻繁出現的場所。
(2)21區:在正常操作過程中,空氣中爆炸性環境以可燃性粉塵云的狀態可能出現或偶爾出現的場所。
(3)22區:在正常操作過程中,空氣中爆炸性環境以可燃性粉塵云的狀態不可能出現的場所,如果出現僅是短時間存在的場所。
爆炸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的最高表面溫度
規定的最高表面溫度應該高于測得的最高表面溫度,低于擬使用的具體的可燃性粉塵層或粉塵云的點燃溫度。
爆炸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的保護級別分類
(1)Da—具有“很高”的保護級別,設備在正常運行、出現預期故障或罕見故障時不是點燃源。
(2)Db—具有“高”的保護級別,設備在正常運行或出現預期故障不是點燃源。
(3)Dc—具有“一般”的保護級別,設備在正常運行中不是點燃源,也可采取一些附加保護措施,保證在點燃源預期經常出現的情況下,不會形成有效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