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SIL認證是安全等級評估認證,其中軟硬件的評估比較常見,那在座的各位有知道其原理是什么嗎?或者我換個說法,在軟硬件認證中,流程和依據是什么?

硬件故障率的要求
當出現一臺或多臺硬件故障時,功能部件或子系統繼續執行所需的儀器安全功能的能力。一臺硬件的失效余量N表明故障N+1會導致整個功能的損失。例如,硬件故障容許值為1,表明如果有兩個設備,其結構應使其中一個元件失效,并無法阻止安全動作的發生。為了減少儀器安全功能設計中的潛在缺陷,IEC61511-1規定了傳感器、邏輯解算器和終端元件的最小故障限度。就儀表安全功能而言,傳感器、邏輯計算器、終端應該有最小的硬件故障余量,最小的故障余量代表最小的部分或子系統的冗余。
硬件安全完整性的結構約束
一種在硬件安全功能中聲明的最大安全完整性等級受硬件故障范圍和執行此安全功能的子系統的安全失效分數(SFF)限制。在IEC61508.2中,針對A、B類相關子系統的結構約束,指出了失效分數確定下硬件最小故障裕度與SFF之間的關系。
開展 SIL認證評估時,首先應根據系統中部件或子系統的失效模式是否已知、數據可靠性、故障行為是否確定,區分硬件的結構約束是A類還是B類,再進行SFF計算和相應的IEC61508.1,就能得到相應的SIL等級,也就是零部件及其相關子系統的安全完整性。
這就是SIL認證對于軟硬件評估的原理和流程,你學會了嗎?
標簽: SIL認證